Meta的灰色利润:当诈骗广告成为营收支柱
戴莉娟
2025-11-10 17:39
近日路透社曝光的一组内部文件,将Meta再一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文件显示,这家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巨头预计其2024年约10%的年度收入(约160亿美元)来自诈骗与禁售广告。更惊人的是,Meta内部估算,其平台——包括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每天向用户展示约150亿条“高风险”诈骗广告。
路透社援引的内部文件显示,这类广告包括“欺诈性的电商与投资计划、非法在线赌场,以及被禁止销售的医药产品”等。相关文件还反映了Meta为评估其旗下应用(如Facebook与Instagram)上欺诈广告的泛滥程度所做的内部尝试。
2024年,Meta的总销售额超过1645亿美元。上周,该公司公布第三季度业绩,销售额同比增长26%,达到512.4亿美元,同时将全年支出下限上调20亿美元,以支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规模投资。
这一发现,揭开了数字广告帝国背后最阴暗、也最现实的一面:当广告成为社交网络的命脉,虚假与欺诈内容已不只是系统漏洞,而是一种被“算计”过的生意。
尽管部分文件显示Meta计划减少平台上虚假广告的数量,但路透社指出,另一些文件也表明,公司担心如果突然清除这些诈骗广告,可能会影响其业务增长预期。
Meta发言人Andy Stone在声明中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打击”平台上的诈骗和欺诈广告。有关“2024年公司10%的广告收入来自诈骗广告”的预测只是“一个粗略且过于宽泛的估算,而非最终结论;事实上,后续审查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广告并未真正违规”。
“灰色广告”的巨额收益
根据文件,Meta早在2024年底就完成了对“违规广告营收”的内部测算。除了诈骗广告外,这一部分还包括非法博彩、医药违规品及其他受限内容。仅诈骗广告一项,就能带来每年约70亿美元的收入。
内部文件甚至使用了专有术语来描述这一部分收益——“violating revenue”(违规营收)。更令人不安的是,文件显示Meta在决策时明确权衡了“强化广告监管”与“营收损失”之间的取舍,并设置了具体的“收入安全阈值”:在2025年上半年,负责审查广告主的团队不得采取任何会导致公司营收下降超过0.15%的措施。换算下来,大约是9万亿美元营收中的1.35亿美元。
一句管理层的内部备注或许最能说明问题:“Let’s be cautious.(让我们谨慎一些)。”
这份谨慎,并非针对诈骗的蔓延,而是对收入的动摇。
“惩罚竞价”:变相获利的监管逻辑
Meta在文件中也提出了一套看似“聪明”的反诈骗方案:Penalty Bids(惩罚竞价)机制。
其原理是:当系统识别某个广告主“存在诈骗嫌疑”但未达到封禁标准时,平台会在广告竞价中提高其投放成本。换句话说,Meta不封号,而是让骗子付出更高价格投广告。
官方解释称,这一制度旨在“通过提高成本抑制可疑广告主的活跃度”。然而,路透社分析指出,这项机制的效果是“财务上中性的”——Meta虽然减少了部分诈骗广告数量,但通过收取更高的广告费用,部分抵消了营收损失。
更讽刺的是,内部文件显示Meta甚至每周发布名为“Scammiest Scammer(最能骗的骗子)”的报告,盘点诈骗广告投放最多的账户。部分上榜者即使被点名,仍能在平台上继续运营数月。直到记者再次向Meta求证后,这些账户才被下线。
这意味着,Meta在制度上已经将“灰色广告”纳入常规商业模型——监管不再是阻断,而是一种定价策略。
算法放大的骗局
Meta的算法逻辑让问题雪上加霜。文件指出,点击诈骗广告的用户,会被系统判断为“对相关内容感兴趣”,随后接收到更多类似广告——一种“算法放大陷阱”。
这种机制不仅让诈骗广告的转化率更高,也让用户逐步陷入诈骗生态的循环。而Meta从中获利的方式极其直接:每一次展示、点击、转化,都会带来广告收入。
安全部门的内部演示文档显示,Meta每天除了展示150亿条付费诈骗广告外,还存在220亿条“自然诈骗内容”,包括虚假招聘、伪装恋爱诈骗、虚假公益与医药骗局等。这些内容虽不直接投放广告,却同样为平台带来用户留存与流量。
Meta一名前安全调查员Sandeep Abraham bluntly指出:“如果银行从诈骗中获利,监管者绝不会容忍;但科技公司却被允许。”
监管阴影与资本现实
事实上,Meta早已成为各国监管机构的重点对象。
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就其金融诈骗广告展开调查;英国监管机构则在2024年指出,Meta平台涉及该国54%的支付相关诈骗损失,超过其他所有社交平台总和两倍。
然而,即便如此,Meta仍在财报中提醒投资者——“打击非法广告将不利于公司收入”。这意味着,公司早已把反诈骗视为一个“成本中心”,而非道德或社会责任问题。
面对监管压力,Meta制定了一个“分阶段降比”的策略:
l 2024年诈骗广告营收占比10.1%;
l 计划到2025年底降至7.3%;
l 到2027年进一步降至5.8%。
这组数字透露出一种精密的商业计算:Meta并非要根除诈骗广告,而是让违规营收的比例“可控地下降”——既可回应监管,又不影响增长预期。
与此同时,公司仍在疯狂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今年,Meta计划投入高达720亿美元资本开支。CEO马克·扎克伯格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们拥有足够的资本支持这一切。”这句话的背后,也意味着——即便部分资本来自“违规广告”,这笔钱仍然支撑了Meta的AI野心。
安全部门的“边缘化”与用户冷漠感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Meta的安全团队在此过程中被边缘化。2023年的一份文件显示,Meta裁撤了全部负责广告品牌维权的人员,并要求安全团队“节约计算资源,只维持基本运行”。
那一年,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户每周提交约10万份有效诈骗举报,公司忽略或错误拒绝了96%。Meta内部的改进目标是“未来只忽视75%”。
在外界看来,这种态度令人震惊;但在Meta的算法逻辑里,这种“容忍”恰恰是系统稳定运行的一部分。
从监管角度看,Meta的行为构成一种典型的“结构性道德风险”:平台通过算法分发广告、自动化竞价与个性化推荐,在技术层面去除了“人为责任”;但在收益分配上,却精准吸收了每一分钱的广告利润。
对此,Meta发言人Andy Stone在回应路透时辩称:“文件中展示的只是片面信息。我们在过去18个月已将诈骗广告的用户举报量降低58%,并删除了1.34亿条违规广告。”
然而,在平台每天150亿条诈骗广告的基数面前,这些努力更像是象征性的“止血”。
从“连接世界”到“算计信任”
2012年上市时,Meta的使命是“连接世界(Connect the world)”;十多年后,它似乎成为了“算计信任(Monetize the trust)”的公司。
当算法将每一位用户都变成潜在的广告目标,信任本身就成为可被买卖的资源。而Meta,在这个体系中既是守门人,也是最大受益者。
正如路透社总结的那样:“Meta的平台已成为全球诈骗经济的支柱之一。”
在资本逻辑与社会责任之间,这家科技巨头或许早已选定了立场。
文章参考
路透社《Meta is earning a fortune on a deluge of fraudulent ads, documents show》
推荐
- Meta的灰色利润:当诈骗广告成为营收支柱
- 微博房挺毅:AI推动“信息平权”时代
- The Trade Desk稳中提速:AI与开放互联网重塑广
- 鲸鸿动能:全场景AI驱动品牌增长
- 耐克第六度亮相进博会:用运动精神和创新科技引领运动未来
- 亚洲广告协会联合会(AFAA)主席SWAMY:人类的想象力、
- 巨量引擎亮相广告节:乘风AI新智,共赴营销新境地
- WPP韦棠梦:AI赋能广告业,WPP以技术与平台探新局
- 银都奥美李宜聪:创意人的价值,正被AI重新定义
- 尚普咨询邓新宇:从曝光度到提及率,构建品牌长效增长的数据新指
- 运动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 lululemon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以“好状态趣动场”传递运
- 凤凰网陈欣:以“出海升维”策略助力中国品牌与世界对话
- 对话刘林:百度AIGC的差异化破局
- 传递公益力量 彰显时代温度—— 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业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