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互动孙燕华:以“超维触点”破局广告业流量内卷与技术空转

10月24日,第32届中国国际广告节&第34届亚洲广告大会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智启广告新篇:中国主场,亚洲同频”为核心主题,汇聚了万余人共话行业未来。

在主论坛现场,新意互动媒介中心副总经理孙燕华系统阐释了“技术+文化”双轨驱动的“超维触点”战略,为广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新意互动媒介中心副总经理 孙燕华

孙燕华指出,当前广告行业陷入一种“忙而无功”的循环:广告人加班成为常态,但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数字广告的完整观看率不足17%,超过八成的视频内容与素材沦为无效的环境噪声。与此同时,用户转化路径每多一步,流失率就增加20%,超过三步则流失率直逼70%。她坦言,AI技术本应是破局利器,却在现实中加剧了内容过剩与精准不足的矛盾。

面对这一行业痛点,新意互动提出“超维触点”解决方案,并将其定义为“以AI与数据智能为技术底座,打破传统广告单向传播、物理局限与短期记忆壁垒,构建精准适配、文化共振与心智沉淀‘三位一体’的广告新形态”。她强调,这并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技术与人文融合的价值载体,旨在重新定义广告与用户、品牌与文化之间的连接方式。

“超维触点”具备三大核心特征:在效率维度实现精准穿透,通过AI工业化生产能力实现批量供给与真正的“千人千面”,破解内容过剩与精准不足的矛盾;在文化维度激发情感共鸣,以AI激活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播中的价值,实现文化传承与品牌焕新的双向赋能;在认知维度推动心智沉淀,通过数据洞察前置,将短期触达转化为长期记忆,使广告从“被看见”走向“被记住”。

“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制造酷炫噱头,而在于解决真实问题,”孙燕华总结道,“‘超维触点’本质上是广告从流量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跃迁抓手。”她引用《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指出,广告人的“知”在于理解技术不应制造噪声,而“巧”在于善用技术让广告更有价值与温度。

以下为《现代广告》与新意互动媒介中心副总经理 孙燕华对话实录:

Q:新意互动在实践中通过哪些核心技术打造广告的超维触点?这些技术又如何落地到体验营销中,让品牌与用户的互动更具沉浸感和记忆点?

A:新意互动在打造超维触点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是始终把 AI 和数据驱动作为我们的一个核心的技术底座。但是在项目启动之前,我们总是要扪心自问自己几个问题,就是我的项目到底是在解决什么样的商业问题?到底是能解决用户的什么样的痛点?那可能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才会去往下走。那么超维触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在效率升维上,利用AI进行批量内容的生产和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在文化升维上,将AI视为传统文化内涵的翻译工具,把静态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变成动态的、年轻人可感知的形式,使文化的传承和品牌记忆点变得可触摸、可互动;在认知维度上,通过前期的数据驱动洞察,让广告从简单地被看见升级成真正被用户记住。总而言之,这不是依赖单一技术,而是将技术、数据、工具协同工作,系统化地提升数字广告互动体验的沉浸感和记忆点。

 

Q:如何平衡技术的创新性与体验营销的实用性,避免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

A:在这一点上,其实我们一直以来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技术是工具而非目的。评判技术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看它能否解决用户与品牌之间连接的实际痛点。在我们分享的几个案例中,无论是利用AIGC解决创意产能过剩和精准不足的问题,还是在联通案例中利用AI活化非遗技艺以解决品牌老化问题,或者是在可隆案例中通过数据洞察解决“触达易、记忆难”的痛点,出发点都不是为了使用AI而使用AI,而是始终着眼于让技术产生实际价值,避免本末倒置。

 

Q:您认为,广告创意的核心是技术升级还是创意内容?

A:从我们这么多年在行业当中的实践,包括我们对整个行业的观察上来说,它一定不是说我要在技术创新和创意内容之间做一个二选一的这种抉择,它一定是两者相互融合的。我们将技术比作“巧者”,它提供了如AIGC、虚拟形象等新的呈现形式,让天马行空的创意得以实现和落地;而创意内容则是“知者”,它才是把握我们的技术要朝哪个方向去走,它要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人文温度,所以我们说这两者一定是去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的,它的核心关键点就在于说我怎么能用技术的“巧”去实现我创意的“知”,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京ICP备05009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659号 / 110102000907号

Copyright (C) by www.maa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