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进入“文化+”模式
鲍妍
2018-07-26 13:45
未来一段时间,在政策的推动以及内容、平台方的共同努力下,文化类节目还将继续成为主流综艺,同时也会突破现有的受众群,向更大的圈层扩展,至于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应该也会随之改变,保证让受众可以一直都有新鲜的体验感。

图片来源:网络
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在这份名单中文化类节目成为绝对的主角,如《经典咏流传》《赢在博物馆》等。
自去年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开始,电视台、视频网站都开始了文化综艺的开发、深耕。而在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2018年泛文化类综艺更是飞速发展,诞生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综艺作品。与此同时,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路线,值得关注。
从朗诵、益智到泛综艺
广电总局等部门出台一系列针对综艺内容的监管政策,坚决防止过度娱乐化和追星炒作之风,这对综艺节目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正向指引。
随后《谢谢了,我的家》《中华好家风》《儿行千里》等家风类节目;《加油!向未来》《机智过人》《我是未来》《奇幻科学城》等科技类节目;《脱贫大决战》《我们在行动》《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等公益类节目——这些泛文化类节目大量出现。
特别是《国家宝藏》《小镇故事》《非凡匠心》等将文化融于真人秀的节目,最为明显的体现出了文化综艺的形式更加多元,形成了“文化+”态势。
以白玉兰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的《国家宝藏》为例,节目主要聚焦于文博领域,采用“文化+纪录片”的方式,最终让国宝文物“活”了起来。而《经典咏流传》则运用“文化+音乐”的组合方式,通过音乐、诗歌等具体的形式,让观众可以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去体会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台加大“泛文化网综”布局
可以明显看出这两年电视平台文化类综艺数量大幅增加,而网络平台方面虽然有出现明显增长,但这类节目在总体上也保持着相对平稳增长。
进入2018年,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加紧布局“泛文化综艺”。 继《见字如面》之后,腾讯视频携手关正文团队和开心麻花团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档读书类节目《一生之书》。而芒果TV也提出构建“酷文化节目带”,如《我的青春在丝路》、《赶考路上》等,搭建“人文综艺”通道。优酷也提出了“潮流生活泛文化”的概念,包括高晓松的《晓说2018》,马未都的《观复嘟嘟3》,窦文涛的《圆桌派2018》,陈丹青的《局部2》在内的多档节目口碑依然不俗。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在政策的推动以及内容、平台方的共同努力下,文化类节目还将继续成为主流综艺,同时也会突破现有的受众群,向更大的圈层扩展,至于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应该也会随之改变,保证让受众可以一直都有新鲜的体验感。
推荐
- 深度了解自己|改写自我叙事,走出心理困境
- 数智时代广告新机遇!第三届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京
- 没来过川西,别说你玩懂了自驾游!这些网红打卡地,才是“进藏路
-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在内蒙古举办
- LVMH将部分欧洲媒体业务从阳狮转至汉威士
- “和气生财 踢苏州不算” VS “大不了去隔壁当省会”|苏超,笑
- B站原游戏合作部总经理张再敏因严重职务犯罪被依法逮捕
- 动起来,感觉好就好!lululemon“夏日乐挑战”启动
- 短剧《家里家外》被烛影心光抄袭,听花岛发声明坚决维权
- 陈春花:今天需要新的认知模式
- 陈春花:超越二元论——哲学认知升级驱动企业智能进化
- 台海观澜| 逼死人命,赖清德种下深仇大恨
- 预算去哪了?2025广告投放正在被三股力量重塑
- 剥离游戏,All in AI广告:AppLovin的“第二曲线”加速中
- 重新理解消费者:五大行为变革背后的市场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