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补受限,影市走向有序竞争

『限制票补意味着通过票补提前确保某部电影排片量的营销策略会受到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口碑将对观众的购票决定起到更大的作用...

『限制票补意味着通过票补提前确保某部电影排片量的营销策略会受到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口碑将对观众的购票决定起到更大的作用。

春节档电影票房大战已然开启,然而一则消息为有意展开票补大战的片商降了降温。

据《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日前流出的一份内部文件透露,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2月15日至32日)春节档期间,各大片方将联手限制票补。具体政策是:全国影院票价(普通观众实际支付部分)不低于19.9元;在补贴的票数方面也有限制,单部影片不得超过50万张。

“票补”,就是片方对电影票的补贴。电影票本有最低价格,大约在25元至35元之间,然而观众却可以在App上买到9.9元的超低价票,这中间的差价由片方或电商平台补贴给影院。

20180126093435000000_1_87.png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片方也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喝”,片方票补的目的在于诱使影院增加排片,美化票房数据。制片方拿钱给发行渠道,比如猫眼、格瓦拉等网站,让他们低价销售电影票,以期取得票房和观影人次上涨、口碑相传的效果,进而撬动市场,赢得更大的票房。

当票补被“发明”出来以后,这一手段已然成了片方抢占市场占有率的营销工具。在票补“疯狂”的2015年,业内人士估算,当年中国电影440亿元电影票房中,有30亿到50亿元来自票补。2016年票补有所减少,但2017年票补卷土重来,有媒体指出2017年春节档票房高达33亿,其中票补就占了相当大一部分。而在之后的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几个重要档期,不少电影仍是继续展开票补大战。

短期看,票补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票房增长,然而长远来看,票补对影市竞争与发展均是负面远远大于正面。

20180126093540000000_1_28.png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巨额票补已经让片方和票务平台方不堪重负。票补意味着片方要提前垫付补贴,万一影片后劲不足,风险较大。另外,票务平台自身的价格战也让其难堪重负,竞争无序。其次,票补也让一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片方被挤出了重要档期。早前市场上流传着“没有5000万票补别进贺岁档”、“没有一个亿票补别进春节档”的说法就是印证。这也是造成一些影片高分低票房的原因之一,对中小片方极不公平。再次,票补虽然短期让观众买到了“实惠”,但长此以往观众对低价票形成了惯性思维,不利于良好付费习惯的形成。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只会导致电影产业空洞化,吃亏的还是观众自己。

总之,长远看票补不利于影市有序竞争与发展。

再看此次限制票补的规定的具体内容,业内人士分析,若按照平均单张票价35元、观众最低需付19.9元来算,单部影片的票补降至百万级别,目前11部春节档影片的票补规模会在8000多万,这仅仅相当于去年春节档一两部大片的票补额度。

限制票补意味着通过票补提前确保某部电影排片量的营销策略会受到影响,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口碑将对观众的购票决定起到更大的作用。这正好可以约束行业,营造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

各大片商要联手限制票补政策,让影票逐渐回归正常市场价格,这是有利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京ICP备05009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659号 / 110102000907号

Copyright (C) by www.maa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