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说大赛第二弹
2016-06-22 19:45
继昨天的三位评委发言之后,《现代广告》戛纳展台迎来了新一波的大赛评审。今天的评委都发表了哪些看法?Jamewish Br...

继昨天的三位评委发言之后,《现代广告》戛纳展台迎来了新一波的大赛评审。
今天的评委都发表了哪些看法?
Jamewish Brand(杰威)联合创始人&主席沈忆文(Design Lions类别评审)
几年以前,戛纳创意节的设计类比赛提出的口号是:设计可以改变世界。时至今日,这个口号已经明确变成了“设计必须改变世界”。这么看来,改变了世界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而那些平平庸庸,没能让人产生变化——观念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眼界的变化——的设计,都不算是好的设计。
将高科技应用到设计中,最大范围地利用现有的技术成果做创意,是设计类发展的大趋势。比如,在招贴中使用光触媒技术,在手机拍照的同时显现出特殊的文字内容,达到互动的效果;再比如利用体感温控技术触发声控系统,在用户将耳朵贴在特定区域后,讲述需要播的内容等等。所以,利用新技术产生互动,这种趋势将完全改变人们对传统设计的概念。
而且,设计正在全面扩张到各个领域,只要是可以想象的媒介或形式,都可以看到设计的影子在其中。
台湾ADK创意长游明仁(Direct Lions类别评审)
不仅是此次戛纳的感受,从我今年参加的几个大型广告赛事的评审工作中,可以总结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即利用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带出企业或品牌的露出,将成为全球广告行业的一种趋势。
目前,很多亚洲企业听到社会责任的第一个反应是会影响销售。但本届创意节的很多欧美作品,都是借由一件对人类很有帮助的作品,让观众先喜欢上这个作品,乃至这件事、这个活动,在此基础上才会喜欢背后的品牌。
虽然,亚洲也有很厉害的创意与创意人,但是我们还是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好好学习国际的最高水平。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至少在执行方面,欧美是要强于亚洲的。很多创意,我们想得到但技术上做不到,但是在欧美公司,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其实,不要以为国际公司的环境、资源要好过我们,客户要优于我们的客户,显然他们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达成了最终的目标。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好,而是要学习人家是怎么达成最终的目标的。
利欧数字副总裁、琥珀传播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阳(移动类别评审)
今年有好几个我很喜欢的作品。
其中一个是《纽约时报》与通用电器合作的案子。通过VR技术,《纽约时报》这个超传统的媒体可以做到,让读者在接收新闻的时候产生身在新闻现场的身临其境感。比如“身处”竞选现场或难民聚居地等。两者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VR技术未来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创意主要能做的就是两件事。其一是让科技与日常生活结合的更紧密;另外,科技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流动方式。
移动设备天生就附带了这一功能。
因应这一趋势,今年的移动类作品中,除了很扎实的内容和非常智慧的创意之外,数据和洞察做到了很好的结合。以前的案子,并不是不用数据,只不过,现在的数据应用形式更新颖,针对性更精准。
比如,享誉盛名的悉尼歌剧院的一大烦恼就是大家完成了与外形合影的工作,就基本会放弃走进内部的想法。于是,该作品的想法是,在用户上传与歌剧院的合影后,会收到一条歌剧院内部人回复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将用户带进歌剧院参观,并借助每个参观者的社交圈进行二次传播。
由此可以看到,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前期的洞察和媒体接触点。数据渗透到洞察,进而改变后端, 更加有效,这可以算是移动类别最大的趋势。
推荐
- 信“心”心理问答|从“鸡飞狗跳”到“双向奔赴”:青春期孩子的
- 信“心”心理问答|工作疲惫难辅导,亲子情感账户透支愁
- 信“心”心理问答|一位焦虑母亲的求救信:当"经验"成为阻碍孩子
- 信“心”心理问答|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一位六年级家长的
- 可口可乐公司2025Q1全球销量增长2% 中国市场高个位数增长
- 品牌观察|跨界不只是联名:安克×兰蔻,2025“科技美学共振”新
- 信“心”心理问答|隔代教育 “战争” 背后的真相:不是谁对谁错
- 原神x脉动联手电解质
- 美国第一家3D打印星巴克开业
- 奈雪×《鸣潮》携手联名
- 麦当劳亚太前高层加盟霸王茶姬
- 从专精特新到全球化IP打赢关税战的品牌出海四重奏
- 转识成智,化烦恼为菩提
- 信“心”心理问答|丈夫是社交还是“撩妹”,一位中年女性的困惑
- 信“心”心理问答|当母亲的梦想成为孩子的枷锁:代际补偿心理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