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爆雷”,品牌解约就完事了吗?

如果要找出2021年国内品牌营销圈的关键词,“解约”绝对榜上有名。从2021年1月郑爽“代孕风波”后,Prada等品牌的...

如果要找出2021年国内品牌营销圈的关键词,“解约”绝对榜上有名。从2021年1月郑爽“代孕风波”后,Prada等品牌的纷纷解约;到“新疆棉事件”时,数十位一线明星代言人纷纷与涉事品牌终止合约,用实际行动表明立场。
再到如今“吴亦凡都美竹事件”,从7月18日晚1908分,韩束品牌率先表示“已向吴亦凡发出《解约告知函》,已终止一切品牌合作关系”起,至发稿时已有11个品牌宣布与吴亦凡解约的声明。

20210719191240000000_1_6.jpg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代言人“翻车”后,品牌宣布解约就完事儿了吗?品牌的危机公关该怎么做?
中广协代言人委员会秘书长张志鹏此前在接受《现代广告》采访时表示,“一旦品牌代言人被曝负面,‘追责’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过舆情监控判断事件走向,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尽可能减少损失。这也就是,危机公关叫‘脑子要快,手要慢’的原因。”
“如果是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要立刻处理;如果是合作风险和口碑风险,企业要做的就是‘时间’。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做了正确的事情,也会导致事倍功半。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合同问题。”
在这次“吴亦凡事件”中,最先表态的韩束,收割了一批好感。在品牌发布解约声明之后,大量网友涌入韩束抖音直播间,使得直播间从原本的几十人观看,迅速暴涨到几十万,最终直播间销售额暴涨868%。

20210719191347000000_1_59.png

成为“最大赢家”的韩束这一次做对了什么?
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全球合伙人、中国区总裁曹虎博士表示:“在品牌的危机公关中,真诚的态度和责任感、弱传播、粉丝力量,这三点很关键。”
首先,一旦品牌代言人出现“人设塌房”的事件,企业一定要非常真诚地面对受众,不要找各种理由逃避责任,要梳理清企业和代言人之间的关系,道出实情。
在此次事件中,韩束在众多品牌中率先解约。

20210720095904000000_1_70.png


其次,在传播调性上,要充分显示出“弱传播”的姿态。企业切不可居高临下,站在道德制高点,多站在受众的角度感同身受地去做弱传播。因为在大众传播当中,讲人话、真诚且弱弱地承认错误的形象,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反而是高高在上的模样更会激起众怒。

20210720095947000000_1_1.png


在昨晚韩束的品牌直播间中,略带寒酸的直播间配置,加上两个主播以不明真相的“打工人”语气进行直播,面对网友们的弹幕提问,甚至有些懵的状态,也是误打误撞地博得了网友的好感,甚至一夜出圈,成为很多网友嗑的CP“韩束夫妇”。

20210720100035000000_1_55.png


相反,截止发稿时,奢侈品品牌LV、宝格丽等仍未采取任何措施。在品牌的官方微博中,仍然能搜索到吴亦凡相关推广微博。

20210719191436000000_1_30.png


20210720100121000000_1_41.png


这显然引起网友们的强烈不满,于是纷纷在品牌微博的评论里表达愤怒情绪。

20210720100215000000_1_8.png


第三,企业不能只是自说自话,也要充分借助和发挥品牌粉丝、拥护者以及关键客户等来替自己说话,为自己发声。

20210719191534000000_1_63.png

今日,很多“吃瓜网友”发现韩束趁机又给自己刷了一波存在感,借助成为中国游泳队官方合作伙伴的契机,联合新世相和李佳琦发布《每一刻冠军》宣传片,并投放微博开屏广告,传播满满正能量。
在如今这个“代言翻车”已不稀奇的速食营销时代,如何做好预案,以及出事之后如何应对,可能会带给企业生死不同的结果。
企业在选择品牌代言人时,一定要从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品牌定位、品牌调性以及品牌受众入手,去分析艺人的背景、成长经历、艺人“人设”特质,以及过往的代言经历是否和企业匹配,这些都是基础工作。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以及艺人团队的舆情运作能力。具体来说,企业要建立起对艺人、对品牌的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保证能够及时预警,而不是出了事再来做危机公关。

京ICP备0500930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659号 / 110102000907号

Copyright (C) by www.maad.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