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食:汰渍Pods洗衣球消费问题简史
Jack Neff
2018-02-09 09:15
人们对于汰渍Pods洗衣球并不陌生,变着花样吃Pods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前不久我们报道过YouTube上有一支鼓励人们吃...

人们对于汰渍Pods洗衣球并不陌生,变着花样吃Pods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前不久我们报道过YouTube上有一支鼓励人们吃Pods洗衣球的视频更是增加了使用这款产品时的安全健康风险。去年宝洁卖出了10亿美元的洗衣球,现在它正在试图遏制吃洗衣球这股潮流。以下是我们对Pods洗衣球的消费历史所做的简单梳理。
图片来源:原文配图
2012年:汰渍Pods上市,当时市面上还有All、Purex以及Arm &Hammer三种同类产品。
2013年:全年共有1万名儿童因把包装鲜艳的Pods和其他洗衣球产品当成糖果而误食这些高浓度洗衣产品。宝洁是第一批对产品包装进行重新设计的公司,新包装更不容易被儿童打开。
2015年: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数据显示,误食洗涤剂中毒事件超过12000起。洋葱新闻还炮制了一篇假的新闻报道,一名小男孩下定决心要尝一尝Pods,激起一片怒火。
2016年:汰渍发起一场媒体宣传活动,警告孩子们吃Pods是危险的,并再次改进产品包装。尽管这一年Pods销售强劲增长,销售额接近20亿美元,但误食洗衣球中毒的事件开始减少。
2017年3月:喜剧网站CollegeHumor发布了一支警告人们不要吃Pods的视频,但视频中却出现了一个男人吃Pods的场景。
2017年12月:有人把Pods称作“禁果”,也有人穿上毛茸茸的卡通服装,把Pods当做比萨配料来吃,这让“吃Pods”成为了一种社交媒体文化。
到了2018年1月,这种社交媒体文化摇身一变成了“汰渍Pods挑战”,鼓励人们把Pods放进自己嘴里。毒物控制中心接到的中毒电话数量激增。
为此,品牌做出了反击:宝洁于1月13日请来了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的Rob Gronkowski录制视频,告诫人们Pods是用来洗衣服的,不是用来吃的。YouTube自动播放功能把这支警告视频和“汰渍Pods挑战”视频放在了一起。接下来的18日,谷歌和Facebook开始执行一项政策,反对这种鼓励食用Pods的视频和帖子发布。到19日,用Pods制作比萨和糖果的视频被YouTube撤下,CollegeHumor的视频严禁18岁以下用户观看。
不过好消息是,位于布鲁克林的一家比萨店和密苏里的一家甜甜圈店都受到吃Pods风潮的启发,推出了相似的烘焙食品。这下那些好奇的人们至少有真正的食物可以吃了。
推荐
- 信“心”心理问答|从“鸡飞狗跳”到“双向奔赴”:青春期孩子的
- 信“心”心理问答|工作疲惫难辅导,亲子情感账户透支愁
- 信“心”心理问答|一位焦虑母亲的求救信:当"经验"成为阻碍孩子
- 信“心”心理问答|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一位六年级家长的
- 可口可乐公司2025Q1全球销量增长2% 中国市场高个位数增长
- 品牌观察|跨界不只是联名:安克×兰蔻,2025“科技美学共振”新
- 信“心”心理问答|隔代教育 “战争” 背后的真相:不是谁对谁错
- 原神x脉动联手电解质
- 美国第一家3D打印星巴克开业
- 奈雪×《鸣潮》携手联名
- 麦当劳亚太前高层加盟霸王茶姬
- 从专精特新到全球化IP打赢关税战的品牌出海四重奏
- 转识成智,化烦恼为菩提
- 信“心”心理问答|丈夫是社交还是“撩妹”,一位中年女性的困惑
- 信“心”心理问答|当母亲的梦想成为孩子的枷锁:代际补偿心理如
